移动设计不仅仅是设计APP、或是移动网站,也不是设计途径或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一种设计思维。移动设计需要你深入地理解移动,理解它的用户环境和使用场景。
原文地址: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5/04/10/thinking-like-ap-app-designer
移动应用设计有很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吸引眼球。你需要深入理解设备,与设计web一点也不一样。
笔者从传统印刷进入设计行当,后来才了解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
莫种程度上,我发现设计就像一个重复性的循环:找到一种万无一失的设计模式,用在每个项目上都能快速推进,但是反过来却发现设计的结果好像千篇一律。就好像最初代的iOS和安卓发布时候给人的感觉。
后来我找到了设计中的新领域:移动应用设计。
最近发布的Appwatch,一方面由于打开了一种设计的新可能性而让人兴奋,另一方面,对从未有过的交互以及用例确实让人有点恐惧。
市场不是没有过这种设备,但是新的技术必须有新的设计来配套。
当然,第一次这种大跃进发生在20年前,互联网。在那之前我们设计师还只是关注印刷产品。互联网让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如何与媒介发生互动。用户不再只是个观察者。
转变是很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大多数的网站看上去像是按钮上的标志——设计师们还没有理解新媒介的特点。
今天发生在APP上的事情也是同样。很多应用看上去就像是把mini-sites搬到了手机里。然后,被比例、字体、点击事件、手势一类的东西给彻底搞垮。他们没有意识到是谁在用app,在什么地方以及用什么设备。
当设计移动时,跳脱web结构非常有必要。我们必须以一种不一样的心智来对待移动设计。
怎样才能成为移动设计师?
·改变工作方法
必须牢记:在你还在倒弄那些花哨的设计时,类似的app可能已经有几百款了。你根本没时间去在几周、几个月的时间里雕琢。
这就来了“精益用研”,一种快速小幅度的方法:持续不断地迭代设计和开发。记住:用户用过之前,什么都说了不算!
因此,app设计不能从PS或AI开始,应该从线框原型开始。这样,一旦变动来临,很快就可以修正。
从视觉开始设计是设计师的惯常。我们几乎已经习惯了。
最近一段时间,当我提出来设计师甚至不要从电脑开始工作而是从纸上画画开始时,很多人都感到吃惊。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我们一上来就思考什么文件尺寸、颜色字体等等,这些东西其实都在阻碍我们创意的发挥。
“移动优先”,或者说从最小的屏幕开始,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从小屏幕到大屏幕的思考更为容易。
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我是不习惯的。我建议你去试试看,你会发现你的优先级变了,你会突然之间明白对于移动设计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
你可以设想你是在旅行,只有一个最小号的手提箱,那么你会带些什么?肯定是最有用的东西!这不是跟智能手机上的移动设计一样吗。
好的应用是设计师、程序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你需要变得更有效率。可以通过并行工作的模式来缩减迭代成本。
要去学会使用那些能很快地把你的设计演示出来的设计工具。
我刚到巴塞罗那,参与了一家小型初创科技公司。在那我发现我被一群程序员环绕着,都等着我交东西。
业余,我学习着使用Xcode以及编程语言,这些让我能够制作更加复杂的设计提案。
告诉你个窍门:尽量跟团队里的人使用同样的术语,这样大家会感觉用同样的语言在交流。
作为设计师,千万别把自己固在iOS里。
每一种操作系统的交互模式都不一样。设计师必须快速地转换才能正确地同化设计。比方说:Tab的位置、怎样显示菜单、何时何种方式来显示一二级功能等等,在iPhone和Android上都不一样。
Instagram似乎没有好好做安卓设计,只是把IPhone的方案照搬了过来:Android上面Tabs应该在上面)
敏捷开发的方法需要在实施前就能清楚理解产品的功能和长相。原型则能够帮助我们评估产品的可用性。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快速地做出原型。
还记得Palm Pilot?它最早的原型中有一个就是用木头做的,然后把界面打印在纸上。雇员们则每天把它放在口袋里,好像它是一台真的设备一样。
原型除了能测试大小、重量、使用舒适度,更重要的是看一看你在脑子里想加的功能是不是真的必须,如果是,那就弄!
根据你的工作流程、你想要达到的目标、你最后期望的结果来选择最合适的工具。举个栗子,当我只有一些纸上的线框稿时,我会用POP这款应用。它只需找两个照片,就能快速地加上手势和过场。
但是当一个概念更加深入了以后,我觉得用一些更加具体化的设计软件更方便,比如Sketch,然后用Marvel、Flinto、InVision
这类工具做更有细节的原型。
另一方面你要了解,安卓目前正在它的Material Design中越来越多地引入“微交互( micro-interaction )”,在原型中设计出微交互是许多当下设计师的责任。
从前给Web做设计时,你事可以看着你的设计最终一步步走向实现的。但对于APP,你需要在移动设备上测试它的功能和界面,这对于你选择合适的对比和大小是十分重要的。
IOS和安卓都有相应的工具来帮助设计师在不同分辨率的屏幕上检测效果。对于Ios,最有名的是LiveView。我常用的是Skala,它带一个桌面版,这样你可以在Mac上使用。你还可以试试Sketch Mirror,如果你用Sketch的话。
在我的工作习惯中,我总是在手机上预览一下设计效果,然后才开始下一步。我在一段时间里只设计一个操作系统上的界面,并且始终把手机保持离自己很近。当第一个线框稿好了以后,我就能够在手机上确定图形、字体以及点击区域的大小、比例、颜色是否合适。如果你不在第一时间去了解这些,后面改起来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还有,如果你在给不同的屏幕尺寸做设计,那么需记住像素不再是最好的度量方式,因为它在不同的OS上有不同的表现。iOS上的points和安卓上的DIP就是这么回事。
不要觉得你在创造什么终极解决方案之类的。APP永远不会完结,它需要不断地进化。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以绝对主观的立场来应对界面设计。真相只有从可用性测试里用户遇到的问题破译出来。